0

維新運動失敗的主因

on 2/04/2008 12:46:00 AM in



  跟上一篇一樣,都是功課,哈哈

  即使寫功課也好,我也很希望,能寫出自己的角度,觀點,特色,而不是搬字過紙的將他人資料塞進去。

  雖然,功課其實就是那樣子的東西,塞得越漂亮,越豐富,你的成績就越好。

----------------------------------
  
  「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康廣仁--

  維新運動的失敗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是握有真正實權的慈禧太后和其他守舊派的反對。他們是直接導致失敗的原因。

  此外,缺乏政治上的同伴,光緒帝沒有實權,從政的經驗不足,做出錯誤的決定也是原因。

  操之過急也是一因。

  另一因是維新派的支持者不是官職卑微,就是書生論政,又或者太年輕,沒有足夠的政治威信,令官員們服從跟隨。


  當維新的各種政令下達時,因為損害到很多朝中官員的利益,加上大家了解光緒帝並無實權,真正的控制者是慈禧太后,所以大多數官員都持觀望態度,對政令敷衍了事,並沒有認真執行。

  推行政令的範圍實在太廣,而且有很多在當時都相當激烈,例如廢除科舉,本來是好事,但一剎那間令無數讀書求仕的平民白唸了書,自然失去支持。

  又例如廢掉緣營,裁掉官方機構的冗員等等,用意很好,但當時失損害的官員也不可能認同。



  權力是一種很抽像的東西。光緒可以說當時沒有實權,但如果他能按部就班,慢慢改革,求同存異。只要做出成果,慢慢他的政治聲望就會在朝廷中間建立起來,自然有一批支持他,認同他的朝中大臣。

  到時候,慈禧即使想奪回權力,也必然會有她的阻力。

  事實上,她明顯也不反對改革,即使光緒被幽禁後,她還是基於各種外交內患原因,容許不同程度的改革出現。(清末新政)

  由此可見,她反對的不是改變,而是另一個東西,也就是光緒帝本人。

  簡單來說,維新運動的最主要失敗原因,不是誰有實權,誰沒有實權,而是本來跟改革社會有關的政治革新,卻跟古老的,傳統的中國權力鬥爭拉上了關係。

  起初光緒被推為皇帝,本來就因為他年紀尚小,容易控制之故,也就是,他很適合當慈禧太后的傀儡。

  但人總會長大的,他並不願意一直只做個有名無實的統治者,這方面跟慈禧太后造成了激烈的衝突。

  當然我們可以說慈禧權力慾太重,但其實中國宮廷環境,她一是權傾天下,一是失去權力,被血腥清算。這種環境下,這種企圖排除自己安插好的朝中黨羽的新政(例如廢緣營,合併官方機構,廢科舉同時等於改變朝廷錄取官員方法),太觸動她敏感的神經了。她有可能害怕,如果自己再不出手,下一個遭到「毒手」的人,就是她自己。尤其考慮到,她自己一直都垂廉聽政,光緒帝過去都只是傀儡假人,他有朝真正掌權,會不會懷恨在心,大施報復?

  事實上,她的政治判斷是正確的,光緒帝有私下聯絡袁世凱,企圖利用武力推翻自己。而跟著事後的一切,也變成歷史了。

  在當時中國(甚至今天的中國也可能是)的文化下,是不會有兩個權力中心的,只有勝敗,不會共存。要嘛慈禧放手權力,然後盼望光緒帝大發善心,既往不究,不對自己痛下殺手,要嘛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保護自身和部下,親戚,黨派各人的安全。

  而她選擇了後者。

  也因此,在她過世的同時,她也派人毒死了光緒。(後世在光緒遺骨的頭髮中,檢驗出砒霜的成份,支持了這個觀點。)


  這是很可悲的,但其實也是中國宮廷政治的情理之常。光緒帝年少氣盛,沒有好好跟慈禧溝通,只想一心一意推行新政。而慈禧也沒有超越環境的現代識見,發現在民主民明的制度下,權力分散也可以大家安穩並存。

  結論是,比起有沒有實權,新政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它捲入了光緒慈禧之間的權力鬥爭之中。不然即使光緒再有權力也好,也只是令慈禧的打擊對像變更多而已,而死的,恐怕不會是單單的六君子,而是更多支持他的大臣,官員,人民。


|

0 Comments

Copyright © 2009 軌跡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 | Bloggerized by Falcon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