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omeday

on 12/31/2007 07:24:00 PM in



  近來 我很喜歡這個歌手 Tay Zonday 

  25歲的黑人 作詞 作曲 主唱 真的棒極了 

  不過,他長了一張很奇怪的臉。應該說,他的臉一點也不奇怪,但當歌手時就奇怪了。 

  他長的很像很像一個普通人,完全沒有一個歌手應有的浪漫樣子,有幾首歌 還會看到他穿著短褲坐在鋼琴前邊唱邊彈。 


  這首歌 很像我的心靈 我就是那種一直離開,一直消失的人 
---------------------------------- Someday I Must say goodbye 
Will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When I'm not at your side 

Someday you 
I don't know who 
Ther'll be someone To hold you when I'm through

Someday I will fly you 
to the moon and we can dance forever

Someday all my nights awake 
They're' what I left for you to take

Someday when the mountains sing 
You'll close your eyes and hear my name 

Someday I'll be talked about 
I failed a lot but tried to help

I love you child 
But someday I'll be gone

More......


|
0

一份心情(三)

on 12/29/2007 02:07:00 PM in




  電玩遊戲, 其實往往有超越當代人(也就是我們這一代又或者上一輩)想像的影響力. 藝術和文化, 會因為時代與社會環境的轉變, 而選擇不同的載體, 也就是媒體. 例如說, 現代人其實是很少寫小說了, 很相對地少於去看了. 那是不是代表現代人反而變得原始落後呢? 在儒家文化思想影響下, 上一輩的中國人往往認為是的.



  但真相是, 過去古代, 會去創作小說的藝術者們, 他們轉用了其他媒體, 例如電影去表達思想和藝術. 過去可能出現在小說中的, 嚴肅的, 文化的, 社會的題材, 都被拍成了藝術或社會電影.

  對於台灣的電影文化我理解得不多, 頂多都只是知道候考賢, 楊德昌之類而已

  但以香港為例子, 被視為文化沙漠的一個城市, 卻是電影創作人材輩出, 好像王家衛, 陳果, 又或者劉偉強等等. 往日他們會選擇用小說的形式, 去寫出他們的電影 .可是現代科技和條件給予了他們其他選擇的餘地.

  古代中國藝術家, 往往以詩詞作為記事說情的主體, 小說被稱為小說而不是大說, 就是認為它們"難登大雅之堂".

  而電玩電腦遊戲, 也往往會成為藝術與文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媒體, 而不再單單局限於提供大眾普及娛樂.

  但有趣的是, 不論是那一種藝術媒體, 它們出現之起初, 都是因為可以提供大眾娛樂而變得普及的, 或許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說明了藝術媒體的好壞, 取決於跟觀眾讀者之間的距離, 如果觀眾讀者難於看懂, 不能接近, 那麼, 它可能就不是一個好的媒體了.

  我在這想說說其中兩個給了我很多生命體驗的遊戲.

  第一個叫天下御免, 是一個模擬遊戲, 你是一個日本江戶中期的一個商人, 你可以做各種買賣, 建立海上交易網絡, 結婚生子, 建立一個巨大的豪商家族.

  我玩的時候年紀很少, 大概十多歲吧, 在遊戲中, 我為了打擊商業敵人, 我派浪人暗殺兢爭對手, 我從事非法貿易, 由軍火, 到毒品都在賣, 我賄賂官員, 收買朝庭, 最了最漂亮的女生做妻子, 甚至好像有幾個兒子, 樂也融融. 對遊戲中的我來說, 每個人都是一種消耗品, 代表了一個數字, 例如這個浪人殺手的命值多少, 這個幫我做軍火交易的船長的命, 又值多少錢. 能少給的時候我不會多給. 簡單而言, 我在遊戲中真的無惡不作. (笑)

  同樣地, 我有很多仇敵, 我不止一次在回家的途中被他人派來的浪人殺手追殺, 但因為保護我的劍客都是第一流的, 我往往都很安全, 除了最後一次. 那次我的劍客被引開了, 我獨自逃回家的中途, 我遇到第二個殺手, 跟著被做掉了.

  我以為遊戲完了, 要重來吧, 怎知原來有地府的, 我在閰羅王面前被審判. 他在翻我的記錄, 一宗宗一件件的全部查出來, 他又叫已死的人出來, 由他們來決定我應該上天堂又或者下地獄, 我認得他們, 有忠心服務幾十年, 病死的老管家(他說我是好老闆, 好主人), 有葬身大海, 幫我做走私貿易的船長(他痛罵我沒有給他身後家人足夠的金錢, 使他們過著苦日子), 有被我派殺手殺死的商人, 也有被我派去殺人卻反被殺的浪人等等. 總之先我而死的人全都在這, 而他們在投票我該不該死, 當然地, 我生前只有錢沒有朋友, 我很快就注定要下地獄, 而遊戲這次真的完結了.

  當時看著電腦, 我內心湧起了奇特的情感, 令我思前想後, 不能自已. 我賺了很多錢, 很多錢, 但閰王沒有問我, 誰都沒有問我. 他們沒有看我的帳簿, 沒有看我的倉庫, 沒有看我的巨大商船, 沒有看我華美的大屋. 我一直以為在這個遊戲是賺大錢才叫成功的, 原來根本不是這樣.

  這使我慢慢搬到現實世界去審視思考我的生命, 究竟如果生命是一場遊戲的話, 死去的"審判", 又會問我甚麼呢? 儘管大家不是追求更好的學歷, 就是更多的金錢, 不然就是更多的享受......但這是真的被計算, 被在乎, 真正的生命價值嗎? 那時候我開始去懷疑, 甚麼去決定我這個人的價值, 我為甚麼而生, 而又應該做甚麼.

  這個遊戲教了我, 生命的詮譯, 不是只有我們生活的世界環境給你的那種解釋. 相對於宇宙, 文明很短暫, 相對於文明, 人的一生也很短暫. 歲月幾十年, 誰又一定真正懂得? 那個告訴你甚麼東西最重要的長者, 他其實可能也跟你一樣是迷惘的, 他也只是比你多活幾十年而已, 他也不知道生命的答案.

  從這個時候, 我懂得了, 多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命, 和我所做的一切.


  第二個我玩過的遊戲就冷門得多了, 叫做"迷走都市".

  日本當時有, 現在也應該一定有, 不停推出大量的色情電腦遊戲, 大概是一個月十多款是平常的情形. 當時年少氣盛(現在則比較老了 =P ), 而且非常愛玩電腦遊戲, 只要是中文字的, 我就去玩, 即使不好玩, 即使是色情遊戲.

  大部份這些遊戲, 正確來說是色情故事, 往往是這樣, 你是一個獨居的高中學生, 又或者年輕上班族, 你的世界裏, 只有醜男, 和滿坑滿谷看見你自動會脫衣服的美女, 而故事的過程, 就是你跟越多越不嫌多的美女發生關係, 她們大概是早上認識你, 中午就要會跟你那個了, 而晚上已經變成沒你不行.

  "迷走都市"有一種反諷意味, 它真的把這種情節變得合理, 主角的家族, 有一種超能力傳統, 他有一次發現了祖傳大屋的巨樹"神木", 就得到力量, 當他"想", 就會發生, 他覺得自己很平凡, 只是想人愛她, 他不敢交女朋友, 只敢在心裏幻想. 然後奇妙的是發生了, 他想怎樣, 現實對方那個女生, 就會照做. 好像說, 他看見一個陌生的女生很美, 會說"嗯, 跟她那個應該不錯, 身材真好, 她會投懷送抱就好了", 那麼, 現實中的她, 就好像被催眠一樣, 變成了真的這樣, 會自動脫衣服, 不由自主地跟主角做愛, 會懇求他不要離開自己. (他心裏不想她離開他的話)

  慢慢地, 他發現了這種力量, 起初他很喜歡, 慢慢卻很壓惡, 因為這離他真正的追求越來越遠了, 他是想被愛, 而不是想控制他人來愛自己, 他一直暗戀一個女同學, 但他不敢去想她, 怕她也被他控制.

  他回到神木前, 想解開這個"詛咒", 他不想要這種能力了. 神木說, 你要放棄你的力量嗎? 那是你真的意願嗎? (他點點頭) 但那是其他人夢想得到卻得不到的, 你不想看看這種力量的甘美嗎? 然後神木送他去另一個時空, 一個幻想的時空, 一個同樣他是他, 但他也不再是平凡高中生的時空.

  在這個時空, 他濫用了他的力量, 慢慢變成了巨大的惡人, 他成為了黑幫的頭子. 有一個女警察在追捕他, 在單獨面對面時, 遊戲玩家的我, 大概有兩個選擇方向, 支配她, 催眠她, 永遠改變她的思想, 讓她服從你, 結果當然是另一場性愛的劇情了, 但這樣你會GameOver, 遊戲結束. 你要控制住自己, 想辦法不去運用你的力量, 那麼, 神木會送你接受下一個考驗. 如此這般, 受了三, 四個考驗後, 你最後的考驗, 是說你過去一直用超能力控制其他人, 許多年後, 你變成了世界總統, 就職那一天, 有人卻想暗殺你, 但失敗被抓住了.

  暗殺你的人, 就是你當日暗戀的女同學.

  現在這個你一生暗戀的對像, 卻恨你入骨, 她要阻止你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她是地下反抗組職的人物, 她相信她高中同學的身份更容易令她穿過守衛, 接近你, 但她失敗了.

  這是遊戲的高潮, 你要不停控制自己, 不要運用你的超能力, 即使你多麼想她原諒你, 接受你, 喜歡你, 但你不可以控制她的思想, 不然她雖然會"原諒"你, 但她已不再是她, 而只是你的木偶, 再來當然又是性愛+GameOver了. 只有你真正的感動她, 讓她相信你, 而不是控制她, 才可以成功完成神木給你的考驗, 回到現實的世界.

  這個雖然是普通的色情遊戲, 但在我心裏久久沒有消失, 因為它讓年輕的我懂得, 可貴的, 不是擁有力量, 而是不讓你的力量擁有你. 最重要的, 不是強壯的暴力, 超人的智力, 而是那個懂得不去用暴力壓倒人, 不用智力欺騙人, 崇高的, 良知的心. 如果一個人擁有能力, 卻不懂控制, 不懂善用, 只想著越要越多, 只想著佔有, 欺騙, 支配, 那麼, 真正的他其實是無力的, 因為他軟弱地屈服於自己的力量, 被自己的慾望支配, 控制了.

  從那時候我懂得, 我追求的, 不是壓倒他人, 不是讓自己的慾望得到達成, 而是包容, 克制, 美善, 堅定不移, 就好像Phil Jackson先生曾說, The most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art for a warrior is not only being brave, but being gentle as well. (對一個戰士來說, 最難最重要的地方不單是行事勇敢, 但同時間要保持仁愛)


  我相信, 電玩遊戲, 也有著這種影響人心的力量, 像小說一般, 它們不知不覺影響了我, 讓我明白到很多寶貴的道理, 寶貴的生命價值.


  雖然我知道沒甚麼人看, 但又或者我知道沒有甚麼人看 =P 所以我寫在這裏, 謝謝收看.



----------------------------------

  這篇完了後 我並沒有再寫了。像我一般打電玩的情形一樣,我對任何遊戲的熱愛總不會持久。

  加上,當一個領袖,尤其在遊戲中,並不引起我太大的熱情。

  我雖然不時被推去這個位置,但事實上,一個不愛人群的人,又怎可以當人群的領袖呢?那其實是很諷刺的。

  我實在無法讓自己覺得,應該為他人打電玩打得高興,而浪費犧牲自己的時間......而那是一個遊戲公會中的領袖,他應該擁有的覺悟和素質。

  但電玩本身,卻是我很多時候,創作和感受的源頭。它讓我看到這個世界,理解到周圍和道理。我感激它從小就刺激了我的思維,即使到今天,我仍可以從網路遊戲中的人們行為和說話,發現到很多很多我從前不察覺的東西。


More......


|
0

一份心情(二)

on 12/28/2007 03:32:00 PM in



  很多年前的舊文。

----------------------------------

  雖然網路遊戲消耗時間和精力, 但它在過去, 卻給了我一次很有價值的思考, 讓我明白到一些事情.


  我大概在6, 7年前左右, 玩過第1代的網路遊戲Ultima Online, 那時候覺得很新奇有趣, 能生活在另一個虛擬幻想的空間實在是太特別了.

  但很快, 我發現了有些不對勁, 在Ultima的原著劇情裏, 不列巔尼亞大陸應該是充滿各種美德追求的地方才對, 人們應該為了八種美德而不斷努力才對.

  但事實上, 遊戲裏因為設定的不完善, 令各種不同的罪行頻生;完全無限制的PVP, 死掉的人身上任何東西都可以給任何人隨便撿走;不良的房屋系統, 入屋偷盜, 搶劫是家常便飯;還有在城裏充斥著各種小偷, 騙子, 大小罪案無日無之. 這一切使我相信, 網路遊戲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獄, 也令我慢慢感到不如玩單機遊戲好.

  不久之後, 我又因緣際會玩了另一個有名的網路遊戲Everquest, 也就是不少人後來都聽過的"無盡的任務"了, 我以為那又是另一個殘酷的世界.

  但很意外地, 那裏的人都很相親相愛, 幫助陌生人, 無私付出, 共同合作是普遍的事, 而不是特殊例外的個人善行. 我跟在遊戲中的外國玩家談過, 發現他們有不少其實也在Ultima Online玩過相當時候.

  一個理性的問題在我當時心裏浮起, 為甚麼相同的一群人, 可能在UO的世界就壞無可壞, 在EQ的世界卻變成樂於助人, 熱誠可靠呢? (我叫陌生人幫我轉東西到另一人物, 從來都沒有試過被騙)

  我對事情的分析是, UO的遊戲規則有漏洞, 而管理者卻相信那是"遊戲內容"的一部份而袖手旁觀, 創作者的想法是"盡力模彷真實人生", 所以搶掠, 殺人, 打家劫舍, 行騙等都不阻止不處理, 於是罪行層出不窮.

  相反EQ的系統固然不能互相傷害, 而且任何傷害他人的事情, 由行騙到說侮辱他人的說話, 管理者都會追究到底, 所以社會安全, 可信得多.

  這個經驗最寶貴的地方是, 讓我明白到, 環境和制度, 更重要是自身怎樣理解周圍的環境和制度, 創造了那個人的性格.

  例如, 殺人犯很多時候, 都會覺得自己是被害者, 人類是壞的, 社會是壞的, 所以他殺人的時候就不太猶疑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殺的都是「壞人」, 他被他周圍環境和制度所影響, 也可說他被自己「以為」的環境和制度所影響.

  這時候, 我開始相信人本質無分絕對的善惡, 而是那人的經驗改變了他.

  在這裏需要強調的是, 我不是說嚴刑峻法的社會才是對的, 要越來越多的規限下才有美德, 而是我相信很多問題都是從整體的, 社會的, 文化的層面上出現不善而造成的.

  例如說, 中國儒家文化相信社會是崩壞的, 罪惡的, 無情的, 這種觀念影響深遠, 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出社會前, 都會跟我們說要小心, 這樣那樣, 人心險惡等等.

  這種思想在個人處世上是沒錯的, 小心總比不小心好, 但當它變成社會普遍的觀念時, 卻出現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令人們猜疑不信, 也令人們先假設其他人是壞人, 導致我們對其他人都缺乏愛心和責任感.

  用一個例子, 中國人的街道城市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比較髒亂, 而普遍認為那是中國人的天性. 可是如果我們去中國人的家裏看, 我們會發現中國人的家其實一樣整潔乾淨, 不會比其他國籍的人差.

  為甚麼家裏乾淨, 外面就髒呢? 其中一原因是中國人的觀念只到家的程度. 家是自己的, 所以會打掃, 會愛護, 但街道卻不是「自己」的, 所以我弄髒它也沒差, 不關我事.

  造成這種相對自私的心理,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人的悲觀猜疑不信周圍的處世哲學, 長久以來, 一堆所謂「明智理性」的訓話, 令人對世界悲觀, 絕望, 繼而產生強烈的疏離感. 性情好的用冷漠應之, 性情不那麼好就更有可能做壞事了 (反正社會都是壞的, 我也來壞, 只是以暴易暴)

  髒亂的發生, 就是表示了, 雖然地方是中國人的, 但裏面住的人, 卻從來沒有想過那是跟自己有關的地方, 沒有想過那是中國人的地方.

  這個例子可能跟遊戲沒有直接關係, 但它說明了, 中國人對陌生人冷漠, 猜疑, 自私, 沒有甚麼團體觀念, 其實不是天性, 而是受到其"環境和制度", 也就是文化, 政治等所影響.

  我沒有玩tRO, 我沒有玩智冠出品的遊戲, 就是我相信, 儘管做個別壞事的是玩家(用外掛), 但真正的罪首卻是負責管理的遊戲公司的縱容.

  而我厭棄它.


More......


|
0

一份心情(一)

on 12/28/2007 01:31:00 AM in





  其實這是從前的舊文,我在很遠古的某段時間,我成為一個遊戲的公會會長,然後我在那個網站中,寫的一系列文章。

  慢慢的 把我的一切,也重貼在這裡吧。

  算不算 我終於嘗試去把自己變得完整的一個努力?

---------------------------------



  玩iRO也有3個月以上了, 我其實也感覺良多. 雖然應該有很多跟外國人相處的機會, 但到現在為止只認識一個瑞典女生而已. 我身為一個中國人公會的會長, 我明白到其實我付出的努力和時間都很少, 甚至成為會長, 也並非我起初所願. 只是有時候事情演變成這樣, 就是這樣了.

  公會起初蠻熱鬧的, 但因為語言的阻隔, 熱情的減退, 更大程度可能是因為作為公會會長的我的不稱職, 公會會員也逐漸減少了. 這方面我相信我責無旁貸, 事實上我也是一個比較閒雲野鶴的人, 練功又很慢, 又沒有甚麼進取心, 性格比較懶散. 我想令一些熱心想攻城, 想擁有自己地盤的會員朋友感到失望了. 這是覺得蠻遺憾的. 我想其實或許一個更稱職的會長, 會抽更多時間去帶新手練, 去多點出團, 去令會員們更有歸屬感和參與感. 而我比較獨自的性格, 也令這方面做得不好.

  如果容許我說一點私事的話, 我想說說對RO仙境傳說的一份感情. 技術上我現在是單身的男生, 最接近的一位女朋友認識於2年前的tRO世界. 我是比較孤獨和內向的人, 讓我感到親近的人並不多, 但碰巧她卻是令我有這份感覺的女性, 而我也很喜歡跟她相處.

  那時候RO還沒有充滿外掛的, 事實上是沒有外掛. 但之後不久, 遊戲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了, 我感覺到, 那個因為認識她而變得美麗的世界, 好像越來越充滿了人的貪念和私慾. 這些都是令我覺得厭棄的. 周圍慢慢也開始變質了, 更多是在賣弄自己的等級, 能力, 財富的玩家, 儘管一切都是用不正常的, 不誠實的外掛手段得來也好, 他們仍然為此而感到驕傲, 也因此輕視他人. 而手動的玩家因為感情受到傷害, 也用驕傲和輕視人來做反擊;加上碰巧那時候我受到了一些所謂朋友的出賣(他裝成關心的朋友般去接近我的戀人, 然後說我的壞話, 希望可以從中將她搶到手), 我和她都感受到灰心不已, 而離開了tRO.

  之後輾轉發生了許多事, 我又因為一些原因, 我回到tRO幫助再之前的另一位女朋友管理她的公會. 這個經歷更加強了我對外掛的負面情感. 我是看著她公會從手動慢慢變成全自動的. 我礙於情面, 我沒有立刻將第一個使用外掛的人開除會籍(那是她的女性朋友), 外掛就立刻像瘟疫一樣在公會裏滋長了. 理由是人心都是會被誘惑的, 像魔戒一樣被誘惑. 你看見那個外掛會員的等級都在狂升, 而自己撐著不睡卻完全比不上, 心就開始煎熬了.

  這件往事我覺得有些後悔, 因為我曾有一個阻止的機會但卻沒有做.

  外掛對很多人來說, 只是一種程式, 可以令自己正常工作上學又有等級, 何樂而不為, 為甚麼我會如此反感呢? 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出現是一種人性扭曲的表現, 像紅外線偷窺攝影機本身無罪, 但人們的邪念用它來拍女生的裸體的原理是一樣的, 外掛作為程式是無罪的, 但卻被用在私慾和貪念上.

  原則上作為一個遊戲, 你用不用外掛你都是用下班下課的幾個小時去玩, 只差在你打的茲諾克還是邪駭浪人而已.. 你的遊戲沒有失去, 你99等級和你69等級, 都是一樣只有一個帳號, 你只有3小時去玩, 你仍然是左點怪去攻擊它.

  但人心總是想要更多, 去突顯自己比同類優秀, 在電腦遊戲中, 這種心態也一樣存在. 起初那是為了好玩而玩, 但後來卻變成一種顯示自己價值的手段了. 看過不計其數的討論留言, 當過2個公會的負責者, 我看到人性其實都蠻類似, 而且不論學歷高底, 知識長短都未能超脫免俗.

  我其實真正討厭的, 並非外掛, 而是使用外掛那一份想不勞而獲, 想要更多, 甚至不惜去破壞周圍也要做到的人心. 遊戲本來是好的, 但有些人覺得人人不用, 我用, 我有更多, 所以他用.

  而跟著後來的人又想, 誰都用, 我不用, 也不會令世界變好, 所以我也用. 於是前人後人一起用, 大家都覺得是事情的受害者, 卻又不停在傷害他人的遊戲樂趣與利益.

  而這些, 卻又令我想起很多社會世界的不公, 例如環境污染, 政治不靖, 種族歧視, 階級觀念等等, 於是我在客觀上, 對外掛就存有了強烈的情意結和反感, 更不談情感上我覺得它破壞了我和她相識的那個美好的世界了.

  我願意成為iRO的會長, 最主要就是希望可以鼓勵比較正確的遊戲價值觀, 也相信沒有外掛的遊戲空間, 不會令我們短小失去了甚麼.

  暫時先說到這裏, 有機會我再寫寫自己其他的心情.

More......


|
0

一些隨想 (071222)

on 12/23/2007 02:22:00 AM in






  考完中期試了。除了數學,我沒有不會做的科目。

  雖然這也夠糟糕了 囧

  儘管之前覺得自己應該盡力,但其實我還是沒有做到,幾乎全部科目都只用一天時間看看。

  也可以算是有喜有悲。



  喜的是我會做,悲的是我今天才去唸這些高中東西,真是叫人嘆氣。

  怎也好,再半年,我就解決了,以後我會決定主修經濟。寫作雖然我很喜歡,但其實在學校裡,能教我這方面的東西也不會很多了。

  當然不是說我寫得很好,但確實更想去知道其他知識。



  經濟學一直是我醉心的東西,人們以為那是談論錢的東西,但其實它講的是社會的幸福。

  我很愛它把一份理想,變成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努力。


  不時有人問我,我的作品「唯」寫好了嗎 囧 這真是慚愧呀,我都還沒重新寫呢

  十萬字的原稿還在電腦中,但我對整體不感滿意,還是決定去重寫。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2007年又要完了。



  過去的聖誕節,我往往都會一個人獨自地鬧市中閒逛渡過。

  不知道有幾個人試過這種滋味?這是一種很恐怖的寂寞。

  但不知何解,我卻不討厭。我不是那種愛自憐自賞的人,但很多時候,我寧願孤獨。



  最近我的心病真的很重,我無法信任人。多投緣的人也好,我很容易對她抱持了負面的想法。

  或許這看上去真的很像冷漠,但真相是,或許我已不能再把信任和真心,交給人了。

  想來也真悲傷,我會懷疑任何人。

  我看著夜空,有時候會想,其實幸福和信任,會不會有天能到我身邊呢?我有可能不再孤獨嗎?

  我在智能上是聰明的,所以喜歡聰明的人,因為覺得她能理解我。

  但對著聰明的人也很累,因為她也很可能,充滿機心。


More......


|
2

虛構的故事

on 12/20/2007 05:27:00 PM in



  其實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

  大概是7年前的往事了,那時候我年紀很小,跟一個叫做萱的女生交往,然後分開了。

  她失去了蹤影,然後2年後的某天,我在網路上看到她的文章。

  我也不知道為何忽然想貼上這個,或許是一份記憶吧,把我的過去,一點一點的,貼回在這裡。

  我真的有很多無聊的過去。(微笑)



----------------------------------


  以下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你生活過得好嗎?

  我不知道我為甚麼要在這個文藝小眾的寂靜角落裏貼文,因為我寫東西從來都不曾發表在網路上

  或許因為我在這裏偶然看見你的文,看見你的心情吧

  好像彷彿在你曾寫文章的地方寫文,就能更接近你似的。

  失去聯絡2年9個月後,也就是986天後,我知道你已訂婚了的消息,對像是你一個在讀生物化學碩士班的同學

  諷刺的是告訴我這個消息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在我的ICQ名單裏,男扮女裝喬裝成你某個學妹的生化未婚夫

  我不知道他裝成女生,是想套問我知道我甚麼呢? 他裝女生裝得很像,不停追問我對你的情感

  現在蠻後悔告訴他我的內心

  我很想念你,這些年來,生活過得好嗎? 你眼睛還好嗎

  我還記得我們認識不久的時候,你眼睛出毛病了,視力忽然衰退得很厲害。你很難過地留言,你不能再用電腦了,是上來和我道別的。我很傷心,說不要難過,我們以後再一起吧。

  然後我們就在一起了,雖然我後來常常想,我說話好像蠻沒有邏輯的,兩個好像無關......不過也不重要了

  那時候很厲害,寫一封信給你也可以寫上一萬字,我不知道,好像有很多想說的話,又好像沒有,總之就是想到甚麼,就寫甚麼,然後就那麼長了

  後來你去了新加坡還是台灣探望親戚,寫過一封信給我,回國後,你發現你爸悄悄切掉了你的網路;他知道我的存在了,不許你再上線。

  對他來說,我不是好人。他擔心也是對的,網路嘛,這個時代,網路上最多壞人和騙子了。

  那時候我不知道你出了甚麼問題,只知道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三個月間音信全無。

  我一直不太相信有神,但那時候也焦急痛苦地向神默禱著,只要你沒事,以後我看不見你,你不再理我也不打緊了,只求你安全,你跟誰在一起都沒差。

  果然靈驗了,你很安全沒事,只是不能上網而已

  美人魚要變成泡沫,願望總要付出代價的 ^__< 不過再來一次我可能還是會忍不住許相同的願望

  你沒事就好了

  從你未婚夫偽裝而成的學妹口中,知道你訂婚的消息後,我卻忽然無緣無故地一直很難過。

  但那不是我的本意嗎,我不再和你聯絡不再寄信給你,好像遺忘了你的無聲冷漠,不是本來就是為了讓你忘記我,讓你找更好的,屬於你的幸福嗎,我們本來就不相同......你結婚是快樂幸福的事情,為甚麼我會難過啊

  他是生化系準碩士,我卻是沒有前途,寂寂無名的失業漢,一直在寫仍沒寫完的第一本小說;他在著名的學府求學,我卻被中途退學,連中學都無法畢業

  環境也不一樣

  他跟你同校,也是在父母最讚許的地方交往──不是嗎,長輩們都說要交往就等上大學才做,現在就是了;而我卻是身在異國,是大家都最不看好的「網戀」──網上的人都是玩玩的,騙人的嘛

  他是能給你溫柔摟抱和擁吻的人;我卻甚至不能牽你的手,你要依靠時我連肩頭都無法給你挨著

  甚至我和你之間也很不同

  你家境富有,你會寫咖啡不同的味道,那間咖啡店有一部古色古香的咖啡機;我卻為了省錢,吃在便利店裏隨便買的已到食用期限的特價品

  你從小在很有教養的家裏長大,是品學兼優的乖學生;我小時候卻是跟流氓朋友混在一起,四處遭人白眼的流浪孩子

  我不應該難過,應該為你擁有的幸福而高興才對,那是我本來要做的,怎麼真的做到時,卻那麼難過呢

  我好難過,不知道為甚麼我好難過

  從小老師就說我的字不好看,我也覺得不好看,歪歪醜醜的。所以我喜歡用電腦打字,好看多了

  電腦打出來的字是很奇妙的,人再難過時候它仍是那麼工整;如果我用筆寫在紙上,手會抖,忍不住掉下的淚水會化開上面的字,那我難看的字一定變得更難看了

  為甚麼大家都那麼愛刺探人家的內心呢,甚至說謊,偽裝成另一個人也在所不惜,我實在不想再被你未婚夫知道我的內心感受了。

  不過我不擔心貼文在這他會看到,他不會到這種文學小站裏看東西寫東西的,他只會貼文在遊戲基地等網站,討論電玩的戰術和怎樣破關,又或者在情愛天地等地方教大家怎樣泡女生,傳授「教戰手冊」──怎樣引起女生注意,怎樣把女生追到手。他說他連外國女孩和台灣美眉都嚐過

  當我看到他寫追求的方法是「約看海→告白→直接吻下去~」時,心裏忽地像甚麼打中一樣劇痛,搞不好他真的這樣對你做吧......我不想再想了

  但他真是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包容一切的無限溫柔嗎......這一切你肯定不是他偽裝出來的手段嗎

  怎也好,我想你開始忘記我了,這令你煩悶傷心的一切,看見你寫又恢復了感覺, 又活過來了......我很快樂

  你沒事,你幸福就好了

  希望把感受寫出來後,我可以又專心回去寫小說吧

  我小說裏有那麼一段

  「從小就孤獨沒有朋友沒有兄弟姊妹的青蛙,又在父母的嚴格管束下,唯一沒有被限制的自由就是想像的自由。

  例如,小時候的他撿起屋後地上的樹枝,揮舞了幾下,剎那間,他就不再是一個拿著樹枝的寂寞瘦弱小孩,而是舞動著光能劍,勇敢地保衛人類自由和正義的天行者‧路克(Luke Skywalker)了,而他面前的一團空氣中,忽然間也出現了路克一生最強的敵人──黑武士維達(Darth Vader)先生。那麼孤單的一天,就在青蛙跳躍著身體,對著虛空揮動樹枝的吆喝聲中,彷彿變得不再那麼孤單了。

  今天是路克和黑武士的單打獨鬥,明天是俠盜羅賓漢跟同伴在森林裏(家後面的公園)跟官兵追逐,後天是福爾摩斯跟助手華生在神秘大宅裏(客聽和廚房)調查可疑的犯案線索;他不再是孤獨寂寞的,因為有很多人陪伴自己,例如路克的師父猶他(Yoda),華生醫生等等人物就是了。

  後來相同的故事劇情已不再能滿足他,他就轉而自己想像不同的人物,創作起新的故事劇情來,自己有時候是旁觀者,有時候是主角,有時候卻是壞人;這些東西為青蛙的灰白童年,染上了現實世界中任何人都無法看到的彩色痕跡。」

  寫的時候沒留意,寫完重看後卻發現原來我在寫自己,所以那時心裏忽然很傷感......我果然是孤獨的怪小孩,呵呵

  你現在應該快樂滿足得多吧......因為你找到自己的幸福了......不再像從前那麼孤獨了吧......

  那就好......我應該為你快樂的......可惜我不會彈琴,不能像悠長假期的瀨名一樣,為你彈結婚進行曲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就好像每年千百萬個在網路上流傳的病逝,車禍,墜機的愛情故事一樣是虛構的,最後也會跟著其他故事一起沉澱到硬碟的底部,慢慢消失

  也因為這是虛構不真的故事,我可以為它盡情到哭,沒差的

  我沒有難過


----------------------------------



  事後多年,我也沒有再跟她聯絡,我想她已結婚了,也因此,我想我也更不應打擾他人吧?

  寫這篇的時候,我可是一邊淚流不止一邊寫的,因為當時真的仍很喜歡她。

  今天重看,已沒有淚了,感覺也只剩下寂寞空虛......或許我試過太多愛情了,我已不太能再為它而感到痛?我也不知道。

  總之,就這樣了。



  補充:開首的照片,是我多年前某次逛討論板,看到的某個人的簽名,我覺得她寫得很好,因為那個網路遊戲的名字就正正是「仙境傳說」。


More......


|
0

Lady

on 12/17/2007 04:11:00 AM in




  這真的是很漂亮的一張畫,是Joan她畫的。


  我實在很喜歡,她跟我一樣無聊,考試卻不溫習,卻畫下了這張。

  真的蠻不錯的......一直在這裡都是我的文字,放放其他人的東西也好 XD

  真的很優美,很漂亮,很動人......借她的圖放在這裡,忽然間我覺得好像連這裡都變好看了

javascript:void(0)


  P.S 越來越覺得像Joan她本人,我這樣告訴她,她卻只淡淡回應我一句:「沒有一個地方像」


More......


|
0

鄭和發現美洲說平議

on 12/10/2007 02:49:00 AM in

  孟席斯的《1421 年中國發現世界》是這種可能學說的起點,作者用了大量時間做資料搜集,分析,企圖使這個具爭議性的假設引起廣泛關注。

  我們先嘗試從各種資料去分析,判斷其可能性。

  船艦:
  鄭和船隊約有大小船舶二百餘艘,是一支特混聯合船隊。包括寶船、馬船、糧船、坐船、戰船等等。其中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它在船隊中的地位,相當於今日大型艦隊中的旗艦,為整個船隊的主體船舶。根據《明史》等有關史料所見,寶船尺度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航行設施也不同於一般,大型寶船設有九桅、張十二帆,其「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鄭和下西洋遠征船不僅種類多,數量多,在品質上也達到了相當的水準。明代造船基地遍佈全國瀕海沿江各地,官辦的造船廠不在少數。當時的造船業在吸取以前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用工限額、材料驗收、木價核算、量材使用以及船舶檢驗等各種較為嚴密的制度。造船場內部的分工也很細緻,一些大的造船場,還附設有帆篷作坊、纜索作坊和鐵鑄作坊等等。
  據載,寶船的排水量3100噸,載重約2500噸。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每艘船上,均配有羅盤,由二十四名官兵掌管航船的方向,這種羅盤的精度很高,採用二十四個方向,各以天干地支與八卦五行命名,標記方位,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航海技術。

  從事船舶設計、船型技術論證及船舶教學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年的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席龍飛教授表示,寶船長超過一百米,排水量超過萬噸,是當時世界上第一艘萬噸巨輪。
相對而言,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開始美洲航海探險時所率領的船隊只有3隻帆船, 最大的“聖瑪利亞”號僅120噸,34米長,另兩隻較小的船隻有60噸和50噸。哥倫布航海船隊最大時也只有17隻船,最大的船隻載重量只有200來噸。

  鄭和下西洋有二萬七千余人之眾,相比後來的哥倫布、達•伽瑪、麥哲倫一百至三百人的航海規模可謂壯觀之極。

  分析:

  在客觀條件上並沒有不能發現美洲的理由。即使中國史書上記載的船隻大小有所渲染,但它仍然有足夠條件成為當時最有遠航能力的艦隊。也有人懷疑船隻所用的材料只是木材而已,而不是一些堅硬的材料。但試問當時哥倫布使用的又豈是鐵甲蒸汽船?更何況鄭和曾到達非洲東岸這點卻是肯定得多的史實,這證明了船隻遠航能力並不是最主要的否定理據。

  技術及資源:

  《鄭和航海圖》
  原名是《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因其名冗長,後人簡稱為《鄭和航海圖》。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序一頁,圖面二十頁,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頁。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海成就之一。繼承前人航海經驗的基礎上,以鄭和船隊的遠航實踐為依據,經過整理加工而繪製的。這本圖集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現代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指出:“關於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Mills)和布萊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此外,馬爾德(Mulder)最近還從領航員的角度研究了這些資料。在這些圖上遇有海島的地方,一般都繪有外線和內線,有時還為往程和返程分別畫出了供選擇的航線。「誤差一般不超過5,這對於1425年的舵工來說,可以認為是極好的了。」

  明抄本《瀛涯勝覽》曾記載,鄭和船隊人員有官校、旗軍、勇士、通事、民稍、買辦、書手等,通計有27670人。鄭和七下西洋,每次人數不盡相同,但大約都不少於27000人。同時,人員的分工上也十分嚴密細緻。主要分為首腦指揮人員、航海技術人員、軍事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四部分。

  而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開始美洲航海探險時所率領的船隊僅88名水手,哥倫布航海船隊規模最大時船員為1200-1500人,1497年達•伽馬遠航印度船隊約有170人。1519 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船隊水手總數才為268人。

  此外,鄭和下西洋歷時之久,次數之多也遠在哥倫布和達•伽馬統率的船隊之上。

  從1405年開始,到1433年結束,他前後七次遠涉重洋,共歷時達28年之久,而哥倫布航行共4次,前後歷時13年(1492-1504年)。達•伽馬航行2次,前後歷時6年(1497-1503年)。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始於1519年,1521年他在菲律賓群島與當地人民發生的衝突中被殺死,前後不過兩年。

  分析:

  當時中國的航海技術和人力資源的投入,客觀證明了確實有這種可能。而且七次遠航用了二十八年,即使其間發現了美洲,也不能算是一件很叫人意外的事件。

  政治動機:

  對於鄭和多次遠洋的動機,眾說紛云。例如尋找失蹤的惠文帝,到聯合東南亞諸國共抗帖木兒帝國入侵等等,但比較合理的解釋似乎只是單純宣揚國威而已。理由是如果要找尋一個失蹤皇帝的下落,無需調動如此巨大的艦隊和人力。而聯合他國對抗帖木兒更是不合常理;如果視對方是如此巨大的威脅強敵,明朝也不可能不強化邊防軍力,卻浪費資源去建立一隊「外交使節團」,再加上也不合符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外交方針,它從沒有聯合海外諸小國共抗西或北面外族的先例與觀點。此外,如果此假設是成立的,想要包圍孤立帖木兒帝國的話,也絕無反向遠渡到東方的日本的道理。(冊封室町幕府三代裝軍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

  至於認為當時剛剛經歷靖難之變,國家缺乏足夠資源和動機去探索新世界,更是自相矛盾的觀點;如果這是對的話,那麼當時根本連鄭和下西洋到東南亞這件事,也不可能發生了。

  經濟貿易也不可能是主要動機,明代中國不是歐洲分裂的小國,它缺乏互相有無這個最重要的交易動機。而且即使事實上很有利可圖也好,明朝政府卻沒有意識到。

  分析:

  由此觀之,最合理動機只是宣揚國威而已。讓明朝中國的名字在海外遠傳,那確實有嘗試發現新世界,到達未知遠方的誘因。

  各種遺留的文獻和遺跡:

  這方面確實種類繁多,認為鄭和真的有到過美洲和反對的學者人們,各有各的不同證據。從收藏家劉鋼那張疑點甚多的《天下全輿總圖》,到不準確的「大明混一圖」,又或者最遠只記載到非洲東岸中部的「鄭和航海圖」等等,甚至用紅木造的船隻殘駭,到盛載微晶灰岩,沉沒在加勒比海的平底船,到《弘仁普濟天妃官》碑文的正確解讀或誤解,到美洲人有著中國人的DNA等等,都成為兩方學者的爭論理據。

  分析:

  這些資料其實都非常容易找尋得到,而我不選擇在這裡再次重覆(儘管它可以使本文顯得非常有學術氣息和深度),是因為我覺得作為歷史事件的理解和研究,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

  英國有一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他改變了我做歷史研究與探索時的態度。他的觀點是,歷史學者並不應該是一群機械人,也不是科學家,應該探討的,並不是一件文物,遺跡,雕刻的真偽,不是為了這件或那件出土文物而爭論不休──那其實是考古學家的工作──歷史學者應該是以一個更廣大的角度去觀察歷史,去理解事件的關係,去組織一切。

  套用現在的例子,就很容易會發現,只埋首於那些浩如煙海的出土物件和遺跡之中,是如何的令人們失去焦點了。好像說,當我們認為紅木造的船很可能是鄭和船隊的船隻時,卻遺忘了其實其他中國漁民,海盜也可以是此船的製造者;又或者當我們對《天下全輿總圖》的真實性屑之以鼻時,卻遺忘了即使這圖是假的,也不等於事情沒有真的發生過。這種邏輯謬誤等同如果有人做了一個假的秦始皇雕像放在兵馬俑中間,我們甚至連他是真實歷史人物也不再相信一樣。

  結論:

  這是一份功課報告,責任上我應該找尋各種證據資料,然後填滿這張紙上的空白。我確信這確實是作歷史研究的人必要工作的一部份,對真實史料的追求和實事其是的準備。

  但比起這種抄寫,複製貼上的工作,我更對於歷史學者另一個更重要任務,就是把歷史事件更正確的理解,對因果關係更明確的指出,較有興趣。誠然,歷史學者不是作家,只能有多少材料做多少文章,不能憑空胡亂猜測,像寫小說一樣。可是,研究的文章更不應一堆一堆數據和證供的堆砌。文章中有著自己的思想和創造意念,很可能是更為有意義的工作。

  利用這些觀點,重新審視這件歷史事件的可能性,就清楚得多了。古代不同現代,記錄歷史往往都有著宗教或政治上的原因──這些才是推動當時學者把一切整理,記載的理由。也基於這種緣故,其實古代史是很缺乏一般人文活動,和平民大眾行為的記載,中國歷史尤其明顯。所以才會有人認為,中國歷史一直都只是統治者的歷史,記載的重點往往只集中於跟朝庭政府有關的人物事情而已。

  於是,如果我們真正想探究的,是東方文化和美洲文化有沒有在更早時期曾有過接觸過,只著眼於鄭和一人,就尤如我們只著眼於徐福有沒有到過日本,而不是中國與日本兩個不同文化是怎樣首次接觸在一起般,失去了重點。

  事實上,當歷史記載是歷史人物所推動時,真正的歷史卻往往並不是如此。在鄭和到達每一個海外小國之前,中國漁民,海盜,商人很可能早已把一切地方都踏遍了,他們反過來成為了鄭和艦隊的導遊和帶領者。

  因此,當發現的文物不能證明鄭和是第一個美洲發現者時,它很可能卻證明了中國人(甚至其他外國人也可能是)早已踏足過這塊神秘的大陸。

  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我們都希望中國人其實才是真正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人,但真相很可能是,那只是一種很蒙蔽和天真的想法。不論是哥倫布又或者鄭和,可能他們都只是後來者而已,真正的第一人可能是某位無名無姓的漁夫平民。只是沒有歷史學者為他著書立說,他也不察現他做的事情原來是那麼劃時代的,結果就隱沒在歷史洪流之中。

  但回到這個題目之中,鄭和有沒有真正到過美洲?我的想法卻是否定的,而且理由也不能算是很複雜。

  一隊二萬七千多人的航隊,事件經歷了二十八年,如果真的有到過美洲,又怎可能可以被兵部一個官員(車駕郎中劉大夏),又或者李自成或清兵的一場大火(記錄全被燒掉)就可以完全抹殺?

  即使被視為最高機密,人多口雜,二萬七千多人又怎不會把事情洩漏?即使想像建古代陵墓一樣殺人滅口也不可能。遠航持續了近三十年,需要的專業知識人才其實極多。不顧保持以後出洋的順不順利,只基於保密理由而大殺船員將校,也不是合理做法。

  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到美洲的記錄卻完全煙沒,相反到達東南亞以至非洲東岸中部的證據,卻可以保存下來?明朝政府也沒有一個很合理的理由,認為往東才是最高機密,往西的卻可以在民間流傳。

  在以上的簡單歷史問題在得到完滿解答前,「鄭和有沒有到過美洲」這個議題不能變成一個認真值得爭論的真正歷史懸案,而只是一個有趣新鮮的假設而已。

More......


|
0

無極

on 12/03/2007 08:40:00 AM in

  在寫這篇藝評的同時,我不住回看電影「無極」的片段,有著難以形容的情感,叫我無言,也叫我遺憾,因為這其實可以是一部優秀得多的電影,今天卻在藝術評價上毀譽參半,也變成大眾傳媒中間的笑柄。(李戈的「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我想也是相當有名。)

  看到情節的中段,我第一個感受是衝突,強烈的衝突。這電影的音樂和服裝,畫面都表現獨特美感的同時,情節,人物個性的刻劃和表達,卻異常糟糕,淺陋。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對電影非常難以形容,也叫我對這篇文章的下筆再三猶疑。

  一般的評論都相當負面,大概是認為眼高手低之類,但問題究竟出錯在那裡?是藝術與商業無法並存,還是做了一個很不成功的藝術嘗試?

  不論是小說也好,電影也好,它們本質就是記載了一個故事,而故事後面,作者有意還是無心,也總有一個意喻,也就是讓讀者想到了甚麼,而那往往是超越了故事本身,伸展向外面的世界,跟讀者自身的經驗,思想等等相關。好像說,龜兔賽跑這故事,背後帶出的含意是超越這場賽跑,而令讀者反思他自己的觀念,人生等等。

  一般來說,我們衡量一個藝術作品時,除了從美學美感的角度去考慮,另一個就是思想思考的深遠了,也就是意喻。

  某方面,陳凱歌確實兩者都有做到的,他做的東西在純綷美感上,很成功。鮮花盔甲的紅,和白公爵無歡的白,都是相當亮麗搶眼的設計。

  至於內容呢?先不論情節合理與否,導演想帶出的意喻也是有深度的,講每個人在命運中的掙扎,無法開口的純然愛戀。得到一切的代價就是失去一切這種矛盾等等。

  可是,為甚麼一般人的評價卻那麼低下,負面?

  無極其實比較像舞台劇,而不像電影──前者是一種很重視意喻和暗示的創作模式。它本質就是不真實的,抽像的,往往用一個劇場佈景的切換去代表去了另一個地方,又或者一件物件可能有著各種象徵意義(像京劇的人物,背後插著旗子,就等於他是一個帶兵的將軍了。)

  但這種強調比喻,暗示的表達方式,換作電影中,就立刻看出了不對勁──電影相對是一種很貼近真實世界樣子的藝術媒體,它未必能承受相似的處理方法。導演用了大量的比喻,例如那個最爭議性的「饅頭」,很可能它的真正身份是「人們最基本單純的信任」,但舞台劇還好,一變成電影,相同的劇情卻只引來觀眾的大惑不解,會想「這個公爵無歡會不會太那個了?只為了小時候一件被欺騙的孩童往事,就一直懷恨痛苦,人格扭曲?」於是作者原來想帶出的意喻就被忽略了,往往只被人嘲笑他寫出了荒誕不合情理的劇情。

  故事創作的基本原理就是「情理之常,意料之外。」導演往往太在乎後者,而忽略前者。很不幸地,這個雖然是愛情故事,用的卻是最令人留意客觀和合理性的古中國政治歷史包裝,於是益顯得破綻百出。例如白公爵武力脅迫包圍王時,王被殺了,即使當時千萬人看到鮮花盔甲的主人做的,但光明的部下跟他出身入死,又怎會反過來相信這種傳言,把他五花大綁,還要私下處刑?甚至不打算把這個極級罪犯送回王城處刑?士兵理應是站在直屬將帥那一邊才對,尤其他是充滿魅力的常勝將軍,一直深受愛載和崇拜。

  這種矛盾和犯駁的劇情,除了反映作者的注意點根本不在於情理之常外,也反映出作者的一廂情願和強勢硬來。為了表達和帶出某個場面,某句對白,就生硬地扭曲每個人物和情節,去「遷就」導演的主觀願望。

  有人曾說,當作品寫出來後,人物就是活的,甚至超越了作者的意願,而向著他們個性和願望的方向一直奔馳。如果這話是對的,導演之下的無極各個人物,恐怕全是死人了。

  主角昆侖起初只是個像野獸一樣,單純只想求生的少年孩子,不懂社會人間禮法,但幾個鏡頭之下,他又變成堅定又有意志,對心儀女子尊敬又仰慕,對主人又忠誠犧性的騎士個性了。前段他還可以疑問「但我不知道王的樣子,誰才是王」這種表示不懂社會世故和階級的話,後來卻又變成一個深情和堅定勇敢的男人。

  又例如那一位常勝將軍光明,幾乎整個電影都表現得像個軟弱的廢物,但起初他卻是很機智厲害的。中段任人魚肉,後段又忽然變得武功大進,連無歡好像都比不上他。

  這些破綻和矛盾的地方真是多不勝數,再多說其實也是無用。只是值得深思,這種堅持營造一些精警對白,一些意喻的表達,而刻意扭曲劇情和人性的做法,真的是一種好的做法嗎?(好像昆侖挾持住無歡,問他選擇放手還是死,為了營造出無歡後來反問「要盔甲還是袍子」這句的妙趣,劇情無緣無故變成無歡召集了一堆人包圍昆侖倆,完全忽略了事件連接的合理性。

  一個故事如果失去了堅實的基礎,它的合理性,那麼即使它有多好的意喻,好多的美感視覺,它還是一個不成功的創作。理由很簡單,因為只要觀眾不相信故事是真的,他就無法溶入劇情,無法得到感動和思想。這方面藝術者跟魔術師是一樣的,如果無法令人相信那個世界,那個人物是真實的,一切把戲也只是枉然而已。

  來到這裡,我們無法不去問,藝術是甚麼?它為誰而做?為作者,還是為讀者?只為作者本身而做,而完全忽略讀者的感受和觀點,那種作品很容易脫離現實,變成了創作者本身的自我滿足,試問寫出來無人能看懂,它再有意喻內容又有甚麼意義?但相反,如果作者只為觀眾受者而做,那麼他又有甚麼自我?跟機械人又有何異?

  這兩種想法在電影上,前者變成了沒人看的藝術電影而後者變成沒內容又重覆的商業電影,是不是藝術和大眾兩者永遠不能並存?

  本質上這種疑問有著荒謬,因為創作者寫的畫的唱的,本來就是觀眾讀者心裡最簡單的故事,最原始情感──生死病死,喜怒哀樂。既然大家都想著相同的事,又怎可能不可以並存?兩者並不是對立的。像在河的中間建一座橋般,這橋是為了讓左邊的人走到右邊,還是右邊的人走到左邊?答案不可能只有單向的,必然兩者都有。

  很可能藝術就是如此的東西。不是單單為了某一個而存在,而是中間的一座橋樑,讓作者走到讀者之中,也讓讀者進入作者的精神宇宙;答案或許是它同時為了兩者而存在的,沒有誰比較高,誰比較低。創作者進入每個人的心靈中,然後帶出更大的空間和世界。

  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做了一些準備,看過一些藝術評論,坦白說只看了一點就有些頭昏腦脹了。大家往往習慣把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說得很複雜,很抽象。作為藝術的創作者,我覺得應該力求把思想和心靈更清楚和具體地呈現才是對的。但很諷刺地,現實中是反過來的,人們彷似覺得只有越解說得深奧奇怪難懂,它就更像有深度的藝術評論一樣。

  前人有一句智慧的話,其實很值得深思:「如果一件事情你無法用簡單的話講清楚,你用複雜的言語也不會做到。」

  這也是正正無極這電影的缺失遺憾,能簡單表達的東西,導演卻變成了故弄玄虛,把它複雜化了。如果他爽快一點,為人物設定比較率真完整的個性,不硬要表達人格深層的自我矛盾面,而把人物的行為變得很突然,超越常規。電影可能會成功得多,也不會出現很多叫人摸不著頭腦的前後性格矛盾。

  總結來看,這電影有著它的獨特價值,無疑它其實很適合做一個學習創作時的教材,不論從正面或反面的角度來看也是。它告訴了我們,追求簡單的創作,堅實情節基礎的重要,也告訴了我們不應為了自己的主觀意願凌駕於故事和人性之上。此外,也表達了,作為全長2小時的電影,其實它未必能承受太多思想的。畢竟電影不是文字也不是強調人物內心刻劃的舞台劇,太多的意喻只會令主題更不清晰,也不會令作品更有深度。像「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這種諷刺作品,其實真正的臉孔只是來自讀者對劇情的疑問質疑反映而已。

  比較有趣的題外一點是,這個古代中國包裝的故事,主題卻是傳統中國文化很少談到的男女之間的真愛,可說真的是「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了」,後面一段更出現羅馬帝國式的元老院,應該會叫很多重視歷史真實性的觀眾感到哭笑不得。或許全球化最大的影響層面不是經濟,而是文化方面。

  陳凱歌先生是一位很優秀的藝術創作者,我相信他將來總會做出更成功的作品的。

More......


|

Copyright © 2009 軌跡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 | Bloggerized by Falcon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