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女兒
故事講述從前六十年代,有一位年輕英俊的美國醫生,他年輕美麗的妻子懷孕了。就在分娩臨盆那一天,卻出了意外,本來約好趕來的醫生朋友卻因風雪太大不能來,男主角醫生只好自己冒險,在自己的診所幫妻子接生。
醫生有一個美滿完整的家庭,他有高尚的學歷,良好的收入,自己的診所,安穩的居所,妻子不單漂亮動人,而且出身良好,談吐優雅,落落大方,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現在正要為這個模範的家庭添上一名新的,小小的成員。
但命運卻在這一刻出現了轉變,誕下的雙胞胎。
一個是正常的,智力良好的哥哥,另一個則是妹妹,她......醫生只要一看她奇特的臉容,就知道這個女兒患有甚麼問題。
那是蒙古症,又稱唐氏症候群,也就是這女兒天生就是智障。
醫生無法承受這一切,想不到家族的詛咒也降臨到自己的後代──他自己的妹妹也是這病的患者,最後為了照顧她,全家過得很艱難,辛苦,貧困,父母也很早因此而死了。
對醫生來說,這一切好像在再次重演,命運的不幸總是要牢牢抓住他不放。
拒絕接受現實的他,做了一個以後一生都在後悔的決定。
他對當時唯一清醒在場的證人,他的護士說,你帶這孩子去孤兒院吧,我不想要了。
他妻子醒後,醫生跟她說,對不起,雖然是雙胞胎,但另一個女兒一生下來就死了,我會好好處理她的後事,把她埋葬。
這成為他人生以後最大的秘密,而護士抱走這女兒後,也失蹤了。
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卻一直在這個家庭發生了強烈的影響,妻子覺得奇怪,為何連女兒最後一面,她都不能見?丈夫自從鬱鬱寡歡,心事重重,把心醫閉,把自己擋在外面。
兒子長大後,也無法跟這個想逃避自己罪過,而天天埋首在工作中的父親親近。
那女兒呢,護士不忍心,就把她當做自己女兒般養大,兩個人悄悄消失到另一個城市之中。女兒確實不聰明,很難照顧,但在護士的悉心照料下,也慢慢長大了。
有些東西儘管是不存在的,卻往往比存在的東西,更感覺到它的「存在」。
兩個家庭相安無事地各有各的軌跡,直到......
感想:
其實這故事,有一個很好的結構,很好的主題,但我覺得寫得卻不夠好。
基於機緣巧合,我買了這本小說來看。可能我對小說的要求很高吧,總覺得這故事帶著遺憾。
本身它有一個很好的開始,醫生陷入這種矛盾痛苦的生命道理,他以後怎樣活著,怎樣面對自己曾做過的事?單是想想,如果他跟女兒再次相遇時,兩人會懷著怎樣的感情,怎樣的互相看待,已是非常有劇情和力量的創作了。
可是這小說並沒有,男主角到意外身亡為止,他都沒有跟自己女兒相遇。
作者可能是位太太,她寫東西的時候,忽略了這部份,就是關於人的自我成長和改變的部份,而集中於家庭方面上的描寫。她是不認同女兒被放棄的,為了表示男主角做了大錯,於是給予他很多「懲罰」,例如父子不和,妻子外遇變心,有很多個情人。
我能明白作為一個女性,自然很否定這種行為,男主角這事上做得不完美,帶著自私,但他的出發點只是想保護自己家庭。此後他對妻子更付出,對兒子更友好,彷似去補救自己的罪過。怎樣看,他的所作所為,也比不忠貞,只想著自己的妻子,和事事叛逆,不尊重爸爸的兒子要好太多了。
也就是說,很可能男主角他的不幸跟他的行為根本沒有關係,即使他不放棄這女兒,他妻子早晚還是會勾三搭四,他兒子總是會忤逆反叛。
沒有足夠合理因果關係的故事,其實很難傳播道理。
畢竟,小說的人物和他們身處的世界,雖然是在紙上,但作者一寫下來,他們就是活的了,已不再受作者所控制。勉強主觀地去設定人
物和他們的際遇,只會更格格不入。
而且,也很可惜的是,作者沒有把主題定位在更高的地方,而只想到家庭就停下來了。
會不會更值得去看看,男主角會因為這件事怎樣改變?他能面對自己的過失嗎?他能最終走向美善,還是更墮落?
這些內容都沒有。就在男主角死後,每個人物出來說一些話,又記述一下他們後來的生活,像流水帳一樣講了快一百頁,故事就終於肯完結了。
或許這世界有太多很不好的故事和小說,這不值得遺憾。但遺憾的是這故事開始部份走向,本來是可以成為一本著名的小說,但後面卻浪費了,越寫越無力,乏味。
誠如書名所暗示,有時候不存在的東西,比存在的東西更惹眼,更影響人。這也可以套用它的創作,它的結構上,那個不存在的生命反思,那個不存在的主角和女兒相遇,那個不存在的重生,贖罪和補救過失,都令我不時想「如果這樣寫就好了」。
最後,一直在我內心低迴不已,久久不能消失的,是這些和那些不存在的東西,而不是那個女兒。